人才培养
Welcome to our website
研究生教育
 
 
电气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度)
2025-02-25 15:48     (点击: )

2024年)

学位授权点代码名称: 0808 电气工程        授权级别: 硕士一级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电气工程硕士点是学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之一,下设电机系统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力信息技术、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4个二级学科方向。2003获批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电气工程2011年获批湖南省重点学科,2023教育部第轮学科评估C。以电气工程学科为主的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科汇聚了47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占比46.8%,博士占比10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和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光伏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电传动控制与智能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1二级学科方向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了4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简介如下所示

序号

二级学科方向名称

研究方向简介

1

电机系统及其控制

电机及其他电磁与机电装置中的机电能量转换原理,以及机电转换系统设计、制造、运行与控制、集成与优化规律。

2

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

综合电气、电子和控制技术,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拓扑、建模与控制,电力电子系统装置及应用等。

3

电力信息技术

电气工程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各种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制造、设计、运行及维护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

4

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技术与系统、新能源资源、新能源与储能规划及运行、其他新型能源发电的理论及方法。

2师资队伍

目前学位点学术梯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校内研究生导师47人,教授职称2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47人,45岁以下的28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以上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特殊津贴专家3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4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 专任教师数量及结构



3 各培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学科方向名称

项目

姓名

年龄

职称

代表性学术成果(3项)

电机系统及其控制

带头人

何静

53

教授

1. 项目:重载铁路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机制与线路服役性能演化规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F0501101)2021-2025,主持;

2. 获奖:大功率电机驱动系统状态感知及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2023完成人

3. 项目:基于轮轨状态多源感知的高速列车轮对踏面损伤诊断与容错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2403)2022.01-2025.12,主持。

中青年学术骨干

1

张昌凡

63

教授

1 获奖:网络化多电机系统精准协作理论与方法,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2022,第一完成人;

2 项目:极限下坡路段快速重载列车制动过程的智能决策与协同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173137, 2022.01- 2025.12,主持

3论文:Predicting The Remaining Useful Life of Rails Based on Improved Deep Spiking Residual Neural Network[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 188: 1106-1117. 中科院一区,通信作者

2

赵凯辉

51

教授

1. 论文: Demagnetization-Fault Reconstruction and Tolerant-Control for PMSM Using Improved SMO-based Equivalent-Input-Disturbance Approach[J]. IEEE/ 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22,27(2):701-712. 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

2. 论文:Model-Free Fast Integral Terminal Sliding-Mod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Fast Terminal Sliding-Mode Observer for PMSM with Unknown Disturbances [J]. ISA Transactions, 2023,143:572-581. 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

3. 论文:Robust Model-Free Super-Twisting Sliding-Mod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Extended Sliding-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PMSM Drive System[J]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2023,139:105657. 中科院二区,第一作者

3

刘建华

43

教授

1. 项目: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线路的损伤特征融合提取与服役性能的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2347, 2023.01- 2026.12

2.论文:Detection of Train Wheelset Tread Defects with Small Samples Based on Local Inference Constraint Network[J]. Electronics,2024, 13(11). 中科院,第一作者;

3.论文:Prediction of Remaining Useful Life of Railway Tracks based on DMGDCC-GRU Hybrid Model and Transfer Learn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24, 73(6): 7561 - 7575. 中科院,第一作者。

电力电子与

电能变换

带头人

李圣清

62

教授

1.论文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Photovoltaic Microgrid with Improved Ant Colony Dynamic Programming[J].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4,83.中科院二区,第一作者;

2.论文Admittance Remodeling Strategy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Based on Improving GVF[J]. ELECTRONICS, 2023, 12(9).中科院三区,第一作者

3.论文Active Power Sharing Control Strategy of Photovoltaic Microgrid Based on Adaptive Droop[J].IEEE Sensors Journal, 2022 (24).中科院二区,第一作者。


1

曾进辉

41

教授

1.获奖:需求导向 分类培养 校企协同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22,第一完成人;

2.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377185,多微电网互联电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研究,2024/01-2027/12

3.论文:Jinhui Zeng, Pin Wang, Housheng Su, and Chengjie Xu. Dynamic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for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Hybrid Intelligen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DOI: 10.1109/TCSII.2023.3262831doi: 10.1109/TCSII.2023.3262831;第一作者。

2

兰征

37

副教授

1.项目:微电网一体化并网装备稳定性研究,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技项目 (SE1202400080)2024.01-2025.1297.3万元,主持;

2.论文:兰征,王雪丽,余雪萍,. 基于电路分解模型的三有源桥电流有效值优化控制策略[J]. 电工技术学报, 2024,39(20):6488-6501. 第一作者;

3.获奖:高比例新能源配电网故障主动防控与高品质供电关键技术及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07,第三完成人。

3

李中启

37

副教授

1.论文:Mutual Inductance Calculation of Circular Coils for an Arbitrary Position With a Finite Magnetic Core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2023, 9(1): 1950-1959.中科院一区TOP期刊,通讯作者

2.论文:Mutual Inductance Calculation of Rectangular Coils at Arbitrary Position With Bilateral Finite Magnetic Shield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24, 39(10): 14065-14076.中科院一区TOP期刊,通讯作者

3.论文: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symmetric and Reverse Series Coil Structure for Obtaining Quasi-Constant Mutual Inductance in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2, 71(3): 2560-2572中科院TOP期刊,第一作者

电力信息技术


带头人

曾红兵

43

教授

1.获奖:时变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4,第三完成人;

2.论文:Robust Tracking Control Design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Considering Bounded Package Dropout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 2024,中科院第一作者;

3.论文: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ad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s with electric vehicl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22 ,中科院,第一作者

中青年学术骨干

1

肖伸平

57

教授

1.论文: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 via Some Novel Techniques[J]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24, 361(1): 12-20. 中科院二,第一作者

2.论文:含时滞的不确定性交直流微电网直流母线电压H∞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4,4: 184-189. 第一作者

3.论文:Stability Analysis for Time-Delay Systems via a New Negativity Condition on Quadratic Functions[J]. Mathematics, 2022, 10(17),中科院三区,第一作者

2

刘斌

56

教授

1.项目: 动态系统基于状态的脉冲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073132)2021.01-2024.12,主持;

2.论文: Dynamic Event-Triggered Intermittent Control for Stabilization of Delayed Dynamical Systems[J], Automatica 2023, 149 (2023): 110847. (Top期刊、IF=6.4JCR一区、中科院二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被引用19)

3.论文: Stabilization via Event-Triggered Impulsive Control with Constraints for Switched Stochastic Systems[J], 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J], 2022, 52 (11): 11834-11846. (Top期刊、IF=11.8JCR一区、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被引用22)

3

徐承杰

42

教授

1.论文:Observer-Based Dynamic Event-Triggered Semi-Global Bipartite Consensus of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Input Satur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53(5): 3139-3152, 2023. (Top, SCI, 中科院一区,JCR一区,IF=19.118,被引9),第一作者

2. 论文:Observer-Based Dynamic Event-Triggered Bipartite Consensus of Discrete-Time Multi-Agent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2023, 70(3):1054-1058. (SCI, 中科院二区,JCR一区,IF=3.691ESI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

3.论文:Adaptive Asynchronous Intermittent Bipartite Consensus of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Topolo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2022, 32: 5120-5140 (SCITOP,中科院二区,JCR一区,IF=4.406ESI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

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

带头人

王欣

52

教授

1.项目:基于深度分层强化学习顺惯决策优化的城轨混合储能系统协调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373142, 2024.01- 2027.12,主持;

2.论文:Coordinated Power Smoothing Control Strategy of MultiWind Turbines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Wind Farm based on MADRL[J],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24, 15(1):368-380. (SCIE, 中科院一区, TOP期刊, IF=8.6) 第一作者;

3.论文:Power Allocation Strategy for Urban Rail HESS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equential Decision Optimiz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2023, 9(2):2693-2710. (SCIE, 中科院一区, TOP期刊, IF=6.52) 第一作者。


1

彭钧敏

36

教授

1.论文: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 of Multiple ParametricStrict-Feedback Systems in the Presence of Unknown Control Direc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2023,第一作者

2.专著:彭钧敏,非线性无人系统协调控制理论与

应用,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4,978-7-308-25340-6

3.论文: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 of Non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Switching Topologies[J]Systems & Control Letters2023,第一作者

2

罗朝旭

36

副教授

1. 项目微电网逆变器分布式谐波抑制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207205)2023.01-2025.12,主持

2. 论文:A Decentralized control strategy for Single-Phase Cascad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with MPPT ability[J],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2023, 17(11): 2679-2686,第一作者

3. 论文:A Decentralized Control Strategy for Series-Connected Single-Phase Two-Stag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s[J], Energies, 2023, 16(20), 7099, 第一作者。

3

何东

37

副教授

1.论文Solid State Circuit Breaker Based on Cascaded Normally-on SiC JFETs for Medium-Voltage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J],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2024, 9(2): 3246. 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

2.论文:基于常通型SiC JFET器件的中低压直流固态断路器研究综述[J], 电工技术学报, 2024, 39(22): 7213-7227. 本学科TOP期刊,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T1,第一作者;

3.论文:电网电压不平衡下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柔性多状态开关多目标控制策略[J]. 高电压技术. 2024, 50(12): 5482-5494.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T1,第一作者

4教学科研平台支撑

学位点拥有有“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建)、“电传动控制与智能装备”省重点实验室、“光伏微电网智能控制技术”省工程研究中心、“电气传动与再生能量存储利用”省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装备与运行控制”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

5思政教育

学位点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做法,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发挥五“同”引领,依托五“多”助力,构建五“强”思政,主要做法概括如下:

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同行遵循育人目标导向和“三全育人”要求,在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整合多个平台和多种资源,凸显轨道交通产业和包装行业特色,将新中国工业史上株洲的200余项第一纳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库》,构建地域、产业、行业、学科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和示范课程;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国字号项目,带动一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升专业教师善用课程思政的能力,构建多课程强思政的立体架构。

2)坚持以社会实践为育人抓手,实现思政教育的多平台协同创新“师生党支部+”校地支部共建的“党建、校企、产教”“三联动”新模式。构建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党员培养、教学相长、群团发展“五维一体”组织育人体系。积极融入本区域优势产业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器件等产业链,以及国家级创新平台,拓展与轨道交通产业峰会、世界包装大会等特色展会的合作,与中车株洲所、楚天科技等龙头企业建立5个省级创新基地,实现学术与育人融合,形成多平台强思政的共赢局面。

3)坚持以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为载体,强化管理与育人的全方位协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善管理机构,做到专人专责,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对网页、“三微一端”、学术活动和社团组织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强化课堂讲坛在传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主阵地作用。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电气小团子”“校村幸福生活馆”等微信服务公众号,打造“移动思政课堂”,营造多载体强思政的育人氛围。

4)坚持以支部共建联动为机制,创新“师生党支部+”的全社会协同运用“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企业或社会组织党支部”共建联动新机制,与株洲麦格米特、楚天科技、株洲电力勘测设计院等全面共建,整合组织育人力量,提高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服务社会能力,发挥多支部强思政的育人作用。

5)坚持以学科团队为依托,夯实育人力量的多主体协同推进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专业教师、学科团队等形成多主体的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导师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制定《辅导员考核办法》《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将常态化的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科建设结合,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结合,与专业定位和服务国家需求结合,提升多主体强思政的育人水平。为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需求,学校着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具体措施包括:结合学院实际需求,完善研究生辅导员选拔与配置机制。辅导员队伍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指导、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多领域专才,形成“专兼结合、多元互补”的队伍体系。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高校辅导员论坛、专项培训班及研修项目,提升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挂职实践等方式,提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完善研究生辅导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将辅导员的工作业绩与个人职业发展紧密挂钩。设立专项奖励,表彰在研究生党建工作和组织育人方面表现突出的辅导员。

6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betway88西汉姆网页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管理办法》([2024]2),依据质量优先,兼顾公平,从严控制的原则,根据承担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入账的情况,结合往年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招生名额分配。确保研究生选择指导教师过程公平、合理,激励学院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课程教学

2024年,共开设研究生课程共10门。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体,加强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培养要求、创新项目、科研讲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保障学生学术训练质量专门开设《电气工程专业英语》《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等课程,主要教授与培养训练研究生的科研英语写作能力以及文件检索等方面知识。开设了一批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和技能的课程,包括电气工程前沿技术专题等;将学术训练融入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并纳入了培养方案要求,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文献研读与读书报告、科研实验、学术活动、科研论文撰写、创新项目申报等。

3师资队伍建设

1导师选拔培训。导师选拔严格按照《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版)》执行,新遴选硕士生导师均需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在账科研经费5万及以上。本年度新增3位校内研究生导师正式引进4位国内优秀青年博士,优化了学科人员梯队。

2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党支部落实、社会助力、教师自律、全员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榜样示范,完善监督保障,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凝聚了一支忠诚教育事业、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从未出现师德师风负面影响事件。

4科学研究工作

营造科研氛围,突破标志性成果。2024年学科立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青年项目1,省教育厅科研项目7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其中主持1项,参与1项。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地方电网,学科科技服务能量显著增强。

倡导开放精神,推动学术交流。邀请了查晓明、黄守道、粟梅、刘一琦、杨先一教授等专家举行线下学术讲座10次,研究生参加本学科重要学术会议20人次。立足社会需求,拓展科研服务。成立了5个科技创新团队。与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和国网株洲供电公司等多家电力系统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计划。

5招生培养与学术交流

2024年电气工程学硕招生34人,毕业20人,全部授予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2024年研究生就业率100%14名毕业生前往国有企业就业,如设计院、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及电气工程相关企业。本学位授权点建立了校院两级奖励和资助体系,学生资助面达到100%,人均每年资助额度超过8000元。通过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实现研究生分流,学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严格把控,预答辩、盲审、答辩通过率均为100%。新获批“新能源装备与运行控制”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承办了湖南省第十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分论坛举办了研究生"百草研电"学术沙龙,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2024年,国家助学金项目共资助了332名学生,总金额199.2万元,国家奖学金项目资助了8名学生,总金额为16万元。

项目名称

资助类型

年度

总金额(万元)

资助学生数

国家助学金

助学金

2024

199.2

332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2024

16

8

2024年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表:

序号

年度

学生姓名

会议名称

报告题目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1

2024

陈立阳

2024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

含光储充电站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2024.11.9

中国西安

2

2024

赵科

2024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

辐射型配电网电压调控装备的横纵向优化配置策略

2024.11.9

中国西安

3

2024

陈立阳

2024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

含光储充电站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2024.11.9

中国西安

4

2024

赵科

2024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

辐射型配电网电压调控装备的横纵向优化配置策略

2024.11.9

中国西安

5

2024

邓海波

2024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

辐射状配电网中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大容量动态电压恢复器优化配置方法

2024.11.9

中国西安

6

2024

王海晖

2024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

引入分散互阻尼的多VSG系统有功功率振荡抑制策略

2024.11.9

中国西安

7

2024

赵科

第八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

辐射型配电网电压调控装备的横纵向优化配置策略

2024.08.9

山东曲阜

8

2024

邓海波

第八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


辐射状配电网中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大容量动态电压恢复器优化配置方法

2024.08.9

山东曲阜

9

2024

杨肖阳

第一届电气人工智能大会

深度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及其电力负荷预测应用综述

2024.09.27

中国南京

10

2024

贺振宇

第一届电气人工智能大会

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集群电动汽车充电调度研究综述

2024.09.27

中国南京

2024年研究生学科竞赛与奖励基本情况表

序号

年度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

等级

获奖

时间

组织单位名称

组织单位类型

获奖人姓名

1

2024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

家风典范文明传承——走进将军外交家耿飙故居

国家级特等奖

202411

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念教学中心

学会

邹魏国等

2

2024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

台风灾害下综合多运行工况的配电网应急资源最优经济配置策略

国家级三等奖

202405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学会

喻希等

3

2024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

多元异构资源协同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调控方法

省级三等奖

202405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学会

易波

4

2024

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

基于PCHIP-VMD数据分析与SSA-LSTM 模型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省级一等奖

202410

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

学会

张登攀

5

2024

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

考虑异构分布式光伏有功-无功调控 潜力的配电网集群优化调控方法

省级二等奖

202410

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

学会

杨淳智

6论文质量

本年度6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校优论文,2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学位论文送审结果无不合格情况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是监控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环节,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措施,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通过中期考核淘汰与分流,学位论文末位监控和淘汰,狠抓学位论文预答辩、评阅及答辩后的学位论文修改等措施,切实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工作。论文送评单位,要求与本单位一级学科的学科评估级别相近或以上,鼓励送至学科评估级别更高的单位评阅。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科方向和特色凝练不够,部分学科方向成员汇聚效应不明显;二是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高水平成果不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有待突破;三是人才队伍结构尚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偏少,学术骨干的年龄、职称结构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学科建设经费不足,聚焦不够突出,还需加大资金投入。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科学研究

加强与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争取2025年科研经费进账1000万以上,科研成果转化300万以上学术骨干人均科研进账超过100万元。新增IEEE Tran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权威期刊论文10篇以上、高水平专著2本以上,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上。

2学术队伍与团队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按照4个学科方向每个方向引进5-8名优秀博士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职称层次,力争4-6人晋升高级职称。逐步解决师资队伍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人员偏少,学科方向带头人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

3平台建设

加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实验平台,支撑电力电子和电力系统方向高水平成果产出,为国家级平台建设打基础。力争与本地企业特别是轨道交通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新企业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联合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单位,申报国家级平台。

4国际学术交流

加大学术交流资助力度,全额支持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10人次以上,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国际重大学术会议30人次以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逐步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展开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流访问项目


关闭窗口